写在前面
计划 - 初步
- 每周末一节课;
- 梳理学校教授的课堂内容,包括课内文章、习题以及课外阅读内容;
- 按照高考要求分题型梳理答题方法,提高得分能力。具体板块包括多文本阅读、现代文阅读(记叙文、散文、议论文)、诗歌及文言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作文;
- 《红楼梦》。
要求
- 每周一篇小作文,200 字左右不超过 300 字,描写一个生活常见事物;
- 每两周一篇大作文,记叙文和议论文轮流练习;
- 每天阅读一章《红楼梦》,完成课内作业之后如有余力,可以尝试写一下对应章节的梗概;
- 做题按照我强调的方法圈画关键字。
资源
- 微信:Neither_do_I
- QQ:3217055013
- 网站:PaPa-jun’s Blog
如果在平时学习上有什么问题,可以用微信或者 QQ 联系我,我会在 PaPa-jun’s Blog 的 Work/Extra-Classes/Chinese
新开一个板块上传我的讲义和学习资源,每次上课前请自行下载打印,如果有 Pad 或者别的什么方法使用资料也可以不用打印,方便即可。
讲义 - 2.25
期末试卷题摘 Paper Answer
诗歌
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
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
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彩绦朱索新整。宿绣屏、画船风定。
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
重听。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
译
绿色的原野远望与天空相接。青色的天空笼罩水面,白茫茫的江水波光浮动,一派澄澈清净。岸边柳荫小路上空无一人,柳絮随风飘荡,地上不留一点踪影。站在船头望去,越过水中的小洲看到落日下归家的人群:妇女们束着修长衣带,衫袖轻飘,竞相在芳洲上采香草、拾翠羽。其中有人步履轻盈,涉浅水而来,在春天夜晚时登上停靠于雾气笼罩的洲渚停船上。
她们刚刚整理完身上的彩带红绳,聚合于船仓彩绘的屏障内。风停夜静时,从屏障内忽然传出两位琵琶女奏响的乐曲,饱含古往今来的失意文人和沦落天涯的歌女郁结的情思,有谁能够领悟?琵琶的乐声嘈嘈切切,犹如大小珍珠落到玉盘的声音。如同醉意上了琵琶女的面颊,她们美艳的双眉紧紧聚拢。我还是尽情地听吧:任她们演奏完一曲如泣如诉的《昭君怨》琵琶曲。此时,唯见江面空,月光皎洁。
下列对这首词上阕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词的前三句是环境描写,词人通过绿野、天空、江水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明澈洁净的江上美景图。
- “天青垂水” 句,一个 “垂” 字将天空、水面连接起来,水天一色,炼字精当。
- “柳径” 二句写岸边柳荫小路空无一人,只有柳絮飘舞,写景率直,用语平实,却有妙趣。
- “汀洲” 五句转向人物描写,船夫们竞相采香草、拾翠羽,踩水而行,泊船洲边。
选项 4 错误,因为词中 “修巾薄袂” 是指妇女春日装束。
白居易的《琵琶行》以高超的技巧手法摹写音乐,这首词在写法上受白居易《琵琶行》的影响甚大。 本词下阕是如何描写音乐的?请简要分析。
- 运用比喻,“玉盘大小乱珠迸” 将节奏紧凑、精湛的琴声比作大小珍珠落入玉盘里那样 清脆的声音,化无形为有形,显得形象可感。
- 侧面衬托,“弹出今古幽思谁省” 通过写 “我” 作为听乐人的情绪反应和情思传达出音乐本身的魅力,从而强化表达效果。
- 环境烘托,“江空月静” 写乐曲休止时的效果,以空廓沉静的月夜,烘托出音乐的魅力,留下了无穷的余韵。
要求
- 圈画题干中点,判断题型;
- 多个角度分别考虑,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
- 根据分值按点答题。
文言文
材料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材料二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答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材料三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作文
插叙
- 先写提纲,大框架,决定故事的梗概 —— 宽泛,省略重点;
- 根据行文逻辑插入细节,体现情感。
范文
一觉醒来,天边竟然已经开始飘起了银白的碎屑。北京的雪总是来去匆匆,不像天山脚下的鹅绒一般的雪花,一旦落下来便要逗留好几日,他们仿佛是经受不住人间的炽热,融化在秋冬交替时节的干枯的银杏树下,给光洁的大地裹上一层薄而透明的纱。
时间总喜欢这样,让人觉得漫长却恍惚,好容易挤出一点喘息的罅隙,便又是一年到头,觉察之余,只得叹息。常常想起小时候的我,常怪时间走的太从容,总是慵慵懒懒、不紧不慢,希望能一瞬间长大,从此不再有烦恼……
一抬头从回忆中跌撞出来,黑板上白色笔迹在眼前逐渐明晰,真真儿像做梦一样。这是在和一的第三年。时光一分一秒,一点一滴地融化,迫不及待地渗入银杏叶落之处,归于宁静。
那年,刚来和一。最期待的事情其实还是外出。家住本地的同学永远也不会体会到这种情感,那是一种走出校门,到外面看看的渴望。外出一贯是两周一次的,凡是要外出的周末,一整周上学的日子都洋溢着期待。学校外面的世界,一切都是那么的有趣,五彩斑斓的,充满了难以抗拒的吸引力。走出校门的刹那,自在充满四肢百骸,只是随着性子走一走,仿佛喧嚷的尘世任我流连。三角洲陈旧的掉了些漆的红绿灯一闪一闪,物美门前冒着热气的煎饼果子被烤得滋滋作响。天光正明,黄澄澄的银杏叶在头顶很近的枝上飘摇,哪怕只是校门口的新疆饭馆里再平常不过的一盘炒面,也让人觉着散发着一股安心的生活的香。渐渐地,我意识到自己纯粹只是喜欢出去走一走,这大概是一个离开家乡的人,因为找不到熟悉的事物而不安,于是寻得的一种消除焦虑方法罢了。
一次又一次,出入校门的脚步声中,我度过了在北京的第一年,难掩的快乐融化了那年的一场又一场来去匆匆的雪。
原以为,接下来的三年也会在一次次的出门进门里,随着几场急促却渺小的雪一起渗入地下。突如其来的噩耗却冷不丁地往这本应该平静如水的岁月里投入了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一圈一圈向外荡开。
一月,疫情爆发,把沉浸在期盼春节的喜悦中的我们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本来并不起眼的 “小问题”,一夜之间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从武汉封城,到我们原定的一切外出活动全部取消,甚至是寒假延长、开学延期…… 全国都笼罩在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之中,像是深夜里,在耳边徘徊着的蚊虫,让人烦闷却又无可奈何。
自此,长达数月之久的封闭生活开始。实况图上触目惊心的红色数字和层出不穷的疫情新消息,牵动着我们的心。看着各界人士为了这次疫情而努力,献出自己的力量,我们也在学校号召下为战疫发声。我所在的吉他社团为此录制了一首歌,名曰《你安好,我无恙》。发布在社交媒体上,收到了来自天南海北陌生人的留言,我第一次发现原来世界很大,也很近,近到呼吸彼此可闻。是的,无穷的远方,无穷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在和一的日子不该只是苍白地沉浸于学习、考试和窗边四角的天色,我总该为他人做点什么。千千万万国人赤诚的心汇聚在一起,光亮升腾而起,可媲日月。我很高兴看到自己也可以给予一点点萤烛微光,为千里之外的同胞驱散阴霾。
暑假临近,疫情仍未平复。回家的旅程异常的艰难,这让我自初中毕业以来,又一次感受到 “走出学校大门” 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从原定的六月底,推迟到七月初,再到模模糊糊的七月底。北京疫情反复未平,家乡新冠感染又起,我们所有人共同进入了一段十分艰难的 “低谷期”。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终于,经过各方无数次的努力,我们走出了和一的校门,坐上了回家的火车。数月期盼,几日颠簸,我的双脚又踩上了熟悉的土地。然而迎接我的,却并不是温暖的怀抱 —— 疫情原因,再加上我们属于 “外来者”,于是被挡在自家门外,开始了为期 21 天的隔离。在这熟悉又陌生的家乡熬过隔离的漫长时光,新的问题随之而来 —— 返校遥遥无期。我们只得在网课之余期待着学校的苦苦周旋,而最终踏上了归途已是九月底 。
在大巴与火车之间辗转三日,和一就在下个路口,我竟不由地泛起近乡之情怯。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好像是分别多年的老友,即将见面,既期待,又担忧。熟悉的三角洲换了容颜,街口是空荡荡的风,裹挟着无依无靠的银杏叶,托起满眼萧瑟,徘徊在春华与秋实的交接处。这自古就被文人骚客们吟咏过无数次的寂寥,悄无声息地撩拨着我心中愈演愈烈的惶恐。
褐色的青石板从车窗那头缓缓映入眼帘,红色的教学楼紧随其后。又迈入和一的校门,耳边是行李箱哐当哐当的转轮声,一时间百感交集,万千思绪倏的堵在心头,剪不断,理还乱。一张张熟悉的脸庞上写满了担忧和思念;一双双疲惫的眼睛里映着喜悦和释然。
不出意外地,我们很快便被安顿妥帖。饭菜不算丰盛,却刚好果腹;宿舍不算宽敞,却恰好舒适。久违的安稳很快便抚平了我的焦虑,抽丝剥茧一般带走先前的慌张。京腔的问候,朴实而不刻意,却比冬日的暖阳更加抚慰疲惫的人。还好还好,至少你们仍是从前的模样。都说,惟有失而复得,方知此间珍贵。分别又分别,重逢再重逢,才知道自己对和一有多牵挂,和一又给自己带来了何等的温暖。她像一位母亲,在我熟睡的时候用手掌轻轻地抚过我耳边的发丝;在我启程时注视我背着行囊大步远去;在我慌张时紧紧攥住我的手;在我晚归时留一碗热汤面,散发出让人鼻酸的香……
和一的六十岁生日,落在了与我交织的短暂的时光里,缘分如此,何等难得!时光匆匆,倏尔两年。七百多个日夜里,数次的聚散,终于把你刻进了我的心扉,一笔一划,入木三分…… 我愿给予你一颗滚烫的心和最真诚的祝福。
岁月流驶,终有一天,我将像平常那样踏出校门,只是许久不能复返,到那时,定会有万分的不舍,难掩的离愁,但我深知,惜缘即好,切莫攀缘。我也会像无数从这扇校门里走出的和一学子一样,带着你对我的期盼,在某个远方,做一片绛红色的瓦,践行你谆谆的教诲…… 只是时光啊时光,你能否再慢些走?
天边的银白色终于在校门上镶了个边儿,太阳还是悄悄躲在云朵后面,漫天的白雪大概也是来为和一庆生的吧。凌乱的银杏叶终于找到了归根的地方,盖上一床棉被,化作一只蝴蝶,在这片白茫茫的世界里翻飞。校门这边的一切都静好如初,六十年来皆是如此,哪论门外沧海桑田。蓦地,我的心安稳了下来,就像无数次从那里走进来时一样,熟悉,温暖,无言。
解析
这篇文章写的主体事件其实非常少,甚至很难称其为什么事件,总结就是:我坐在窗前,外边在下雪。中间的所有内容均为插叙,插叙的内容又遵循顺序结构。
讲义 - 3.3
作业总结分析
微写作 —— 描写
问题
- 没有搞清楚任务的要求,文段并没有运用 “描写” 这一写作手法;
- 本质上是在叙事。
范例
气流导致的颠簸使我醒了过来。扭头向窗外看去,映入眼帘的是一汪澄澈的蓝色。它是那样地纯净,只看一眼便好像饮了一杯清凉的山泉,吸了一口冷冽而干爽的空气,瞬间扫去了我身上的疲惫。目光稍稍下移,终于看到了飘渺的云雾,像是用纱布轻轻拂过蓝色的天幕而留下的印记,宁静又圣洁。云雾之下是层峦叠嶂的山脉,自上而下有条不紊地把世界隔断,它们好像自古就立在这里,连接着天上人间。远处离云层更近一些的山体是白色的,那是从不知多久以前便落下来的积雪,在向外蔓延了一段后被黑色截断。这一片扇形的黑色山体给整个画面带来了第三种颜色,重重地缀大地上,这才是天山本来的肤色。再近些,黑色的皮肤又被白色的冰雪覆盖起来从山腰蔓延到山脚,再到平坦的土地,北西伯利亚寒流带来的风雪呼啸着为它们染色……
作文 —— 雕琢
问题
- 没有按照列好的提纲来写;
- 文章题目叫做《青年人要不断追求完美》,这应该作为一个分论点而非中心论点;
- 高中阶段,大概还谈不上 “学术”,或许 “学业” 更合适?
- 学习不能马虎和做事要有工匠精神是否重叠?
- 做人这一点只说了诚信,难道诚信就是做人的唯一标准?
- 单一段落的论证缺乏逻辑。
范例
题目:
“玉不琢,不成器。”——《礼记》
“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 光的检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曾以玉作比青年,对青年寄予厚望,说道:“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 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
“雕琢” 对青年的成长有何意义?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分析:
- 材料一说的是材料不经过雕琢不能发挥作用,抽象为人的品质便是说人应该提升自己的素质,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即要学习文化知识,充实自己。
- 材料二说的工匠精神是说除了个人能力的提升之外,我们做事也应该认真,去雕琢我们的作品,具有工匠精神。这是做事的层面。
- 材料三强调青年,应当阐述清楚青年的特殊性,为什么要青年雕琢自己?应当展现时代担当。
成器 古人云 “玉不琢,不成器。” 一块璞玉,若未曾经过匠人的雕琢,便不能称其为 “器”,也就无法为人所用,创造价值。人又未尝不是如此,唯有历经雕琢,方能成材,堪用。
若要做一个有用的人,第一要务便是学习。我们从小便开始接受教育,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义务教育教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理解世界,是我们成为一个基础的 “人”;高等教育授予我们专业知识,让我们明白这个社会需要什么,自己能够做什么。成人的我们有了健全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有权利和能力选择一个既能实现自身价值又能满足社会需要的职业,再辅以学到的专业知识,或多或少有了为世界和社会做点有用之事的能力。这便是我们从 “玉” 到 “器” 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就是我们被雕琢的过程。
有了产生价值的能力作为基础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为世界创造价值,古往今来不乏惊才燕燕却无所作为之人,如果空有满腹诗书却缺少做事时精益求精的匠心,好的作品自然不会产生。
想要为世界创造价值,我们必要有一颗匠心。中国科大的程艺老师作为站在讲台是几十年的老教授,七十岁高龄仍在讲授《数学分析》这门课。他的课堂总是座无虚席,每一位上过他的课的学生都感到受益匪浅。程教授的教学成就固然离不开他对数学分析的专业知识早已烂熟于心,更重要的是他即使早已荣誉等身,也仍在不停地打磨这自己的教学方法,一丝不苟地做板书、讲义。正是他所具有的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使他的课堂不同于其他大部分大学老师的课堂一样模棱两可,不知所谓。我们唯有持一颗匠心,潜心雕琢自己的作品,这才能做成一份事业。
一颗匠心,几门学问,我们青年人是否应该满足于此?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随着世界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比起我们能够做出什么样的事业,更重要的往往是我们选择做什么样的事业。
思想是行动的指挥官,想要做正确的事,走正确的路,我们青年人更要雕琢自己的思想,持有一份高尚的情操。列车沿着铁轨滚滚向前,上千里路不曾出轨,最终抵达目的地,凭的便是有一列目标清晰的车头,带领着众车厢不偏不倚地疾驰向前。如果没有一份高尚的情操,我们便常要面临误入歧途地风险,精通化学知识的天才走上制毒贩毒的不归路,学富五车的经济学士采取坑蒙拐骗的歪门邪道,这些一身本领却危害国家社会的精英,不正是因为没有高尚的情操作为指导纲领因而未能走一条正确的,于公于私都有裨益的道路的么?因此,正处于人生发展最快,接受能力最强阶段的青年们,应当跟紧时代的步伐,踏着红色的旋律,培养出高尚的情操,以指导自己走上民族复兴的大道!
玉经雕琢而成器,人历雕琢而成才。原我辈青年都能在岁月的雕琢中洗尽铅华,终成国之重器,称时代之东风,行复兴之使命!